close

夏目漱石的文學、藝術與生活(下):經典文學的跨界傳播與再生產| 李志銘| 鳴人堂

「我的靈魂也被困在軀殼中,無法離開。想脫離,卻又躊躇;留下後,卻又想脫離。最後,這個名為靈魂的個體終究無法維持原狀,只能隨肉眼看不見的氣體四處飄散,依依不捨地纏繞在四肢五體裡。」

--<草枕>


夏目漱石有這麼多篇著名小說作品,結果我第一本讀的卻是短篇小說集。想想我好想蠻常這樣的,費茲傑羅我也是先從短篇小說集<冬之夢>入門... 其實原本有想過先買夏目漱石的<少爺>,但不確定我喜不喜歡他的文風,就先買比較薄的來試水溫。但出乎我預料的,我蠻喜歡他的寫作方式的,跟我過去讀的日本作家有些不同,但某些段落又讓我想起川端康成的文風,川端愛寫人的「徒勞」之美,而夏目漱石在描寫世俗生活時,融入如夢似幻的心理世界,讓人覺得彷彿超脫了塵世中的庸碌,但這縹緲虛幻的美好又是如此容易破碎,彷彿告知所有讀者,現實與夢幻之間,才是人類真正的生活,我們被牢牢困在兩者間的世界,怎能逃離?所有欲逃離的人們,所做的一切無不呈現出「徒勞」之憂傷,這種注定落敗的悲情激起憐憫與愛,透過任一藝術形式記錄之下,將成為無上的美....

我覺得這是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最奮力營造的,但我卻未被他的文字說服;反而,夏目漱石,總覺得他無須費盡心神,隨手拈來就是這樣飽含現實之束縛與超脫之美的作品,也可能他熟知東西方文學,將西方慣用的意識流與哲理之文學手法融合到日本文學之中,讀起來非常特別。

前情提要一不小心就說了太多,接下來談談這本書中收錄的三篇短篇小說。


第一篇是<夢十夜>,顧名思義,紀錄十個夜晚的夢。

我一開始讀這篇文章時實在很震驚,我總覺得這篇文章是用來下馬威的,可能是我看過最有力量的書本開頭吧!過去幾乎沒有讀過這種如此瑰麗的鬼魅文字風格,完全將夏目漱石的獨特文學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讓人不禁讚嘆道日本文學的至高之美。

既有暴力與直指內心的可怖情節,也有愛情和等待,同時還帶了點荒謬和不可思議。

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第一夜吧!最有畫面感與美感,也是難得的比較光明的一夜。而第三夜也許是其中最可怕的一晚,讓人寒毛直豎的預警,還有那種陰森的脅迫感,無不給人一種日本鬼片的即視感。第二、五、七、九夜,我自己覺得情節比較相似,都是無力可回天的那種滄桑之夢,有點焦慮、哀恨,也有些令人感慨。第十夜正是會被我歸類為詼諧的那類作品,很有趣。

其他我就不一一贅述了~(非常我行我素的心得)


第二篇短篇<文鳥>是夏目漱石的養鳥記。這篇我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象,只有默默覺得照顧好一個生命真的很不容易,對普通人即如是,對於文學家夏目漱石就更如此了。這可能是創作者一致的通病吧,太過專注在創作的過程時,往往會忽視了周遭世界所發生的一切。偏偏文鳥又是如此柔弱、溫馴,倚賴照料的美麗生物... 我的心得只有:「拜託夏目文豪你行行好,別再養鳥了,謝謝!」

(我有覺得這篇文章也許、可能有更深的意涵,但我真的只想說,不要殘害生命啦!請各位讀者自行在此文之中尋找心得。)


直接來到第三篇<草枕>!我最欣賞,也最喜歡的一篇。

這篇似乎帶有一些自傳式的色彩,但我發現,原來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名畫家.... 我一直將他想成作家了 拉回正題,這篇文章是到鄉野旅遊、尋找靈感的畫家與他所經歷的人事物的故事。

與其說是喜歡故事情節,不如說是喜歡夏目漱石的哲理與想法。並不是他到了一個可以擺脫世間俗事的鄉村之所,而是他通透的心靈使他在這平凡無奇的社會生活中,開闢出了一處無拘無束、沒有規範、不講倫理世道的個人世界,這是他自身營造出來的,也是他獨有的桃花源。也許以他人的目光看來,他從未逃離過這個社會的規範和範疇,因為人無可脫離社會而生活;但他那雙不受塵世限制的眼看見了一般人望不見的人性情感,以及未遭人工侵害的自然野性之美,可以看透平日中城市喧鬧之處對人們的束縛,也能忘懷所謂的社會規範道德,短暫地打破了這現實生活的醜惡和烏煙瘴氣。但那純粹是靈魂的超脫,靈魂掙脫了肉體,往下望著這包含了冉冉眾生的塵世,而肉體卻被迫留在下方,無法自由。

閱讀夏目漱石的書,我腦中偶爾會浮現馬克 ‧ 夏卡爾的畫作,彷彿人終於不受世界的拘束,飄浮在空中,卻還是被留在這畫中,徒然地渴望著不可求的夢想。

感覺我又說離題了,但,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很感性的,是作者的推心置腹地傾倒出對這世界的感受、與人來往時思索的內容,也是他嘗試探索人生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我真的很難擺脫感性,而理性地分析它。

來講講這篇文章中某些我覺得有趣的點好了!

首先是主角在鄉間邂逅的那美小姐,其實我覺得很多日本文學也有這樣的傾向,將女子的性格表現的強烈,主要是比起男性主角本身強大很多,她們似乎更加果敢、決斷和堅持,且往往不受世俗所擾;男性則是因為在這堅強的性格背後所看到的脆弱和傷懷而感到美麗或愛慕,好似正是因為看見了無可扭轉的命運卻奮力投身的枉然,而更加希望能將這必將逝去的一刻獻上一份烈愛。(大概有點類似保護慾吧!) 本篇也毫無例外,畫家想繪製的,最美麗的一瞬間正是這樣的女子的「哀憐」,那是普照眾人的博愛,也是因為知曉生命終將逝去而悲傷的愛的流露,凝結成藝術的永恆。

再來是我覺得相當有趣,某些主角提出的人生觀點,如此不屑地針砭世事、評論藝術,卻又如此真誠地提出對人心的見解,本身就很有意思;而主角那種小有名氣之人特有的自信,以及孤芳自賞的傲氣,都使得他在訴說哲理時又刻意顯得克制,這樣的來回拉扯也彷若應證了他既想擺脫俗物卻又無法放下塵世的生活。

在此節錄幾行夏目漱石所寫,我認為精確地、高明地指出了現代社會的荒謬與狹隘化的語句:

  • 放空與無邪代表著閒適。不論對畫、詩,或文章,閒適都是必要的。現代藝術的一大弊病就是文明潮流不斷驅策著藝術家,使他們處處拘泥,心胸狹隘。
  • 由於世俗價值不斷告訴我們,若不與人相爭,便無法在世間立足,故人們免不了火宅之苦。...... 正因歡樂源自於對事物的執著,因此也包含了一切苦痛。

以及接近文章尾聲的這段文字,更是令我又認同又害怕:

  • 沒有任何東西比火車更輕蔑人性了,文明用盡一切手段發展出每個人的獨特個性後,卻又用盡一切方法試圖踐踏。它給予每個人有限的空間,告訴人們:「在這塊土地上,不論做什麼都是你們的自由。」卻又在這些空間的周圍架起鐵欄,威嚇人們:「不准跨出這個一步!」在有限空間裡享受自由的人們,必然會想要鐵欄外的自由,因此這些文明國度裡的可悲人們,便日日夜夜啃食著鐵欄,大聲咆哮著。

我的認同在於,確實,文明是統御的手段,每個國家、社會都逃不過此道,生活在其中,我們先是毫無拘束地生長,卻突然間被剝奪了一切曾有的自由與快樂,服從命令已成為準則,更可畏的是獨特性的抹煞,每個獨特的個體進入了將一切一視同仁的火車,這種一致化是夏目漱石認為的文明最險惡的危機;我害怕的是那些生活在鐵欄中的人們,他們為了逃出的暴力與狂躁,因為他們不顧一切地想要拆下鐵欄,而在鐵欄外的人又是如此恐懼被抓入其中...

如果我們都能像主角一般遁逃至虛幻之中就好...因為現實如此逼人可怕...

<草枕>結尾在哀憐之中,卻也不免帶了一絲博愛之情,一點的永恆之美。


以上是對此小說集的心得,好一陣子沒有洋洋灑灑地打那麼多字了,我對夏目漱石的喜愛多少建立在我對他觀念的認同,我也佩服他是那種「做自己」的藝文家,目光犀利、思路清晰,不畏批判世間,文筆又是如此優美,能夠以這般能力為所欲為,流傳千古,默默感嘆:不愧是一代文豪啊!

對夏目漱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讀看這本書,相當推薦!

P.s. 應該有好一陣子不會再寫日本文學了...(累) 

 

 

arrow
arrow

    Greenjir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