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e-1.jpg

「在訴諸武力之前,讓我們先試試語言的力量吧!」

<<我們>>與<<1984>>、<<美麗新世界>>一同被歸類於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中,而我覺得<<我們>>是其中最感性、最有靈魂的一本。

在讀<<我們>>之前,有人會疑問為什麼是「我們」嗎?

當我們說「我們」的時候,代表的是甚麼意思?代表我認同我自己屬於哪個「群體」嗎?代表我知道自己是誰嗎?還是代表著我們是「我們」,而「他們」或「你們」都是外來者,界線分明?

不論是讀這本書之前,正在讀這本書,或已經讀完這本書,都務必先自問,「我們」代表什麼?


<<我們>>這本書是書中的主角D-503要寫給非一體國的「牆」外的人們的一本書,也就是說,<<我們>>是以日記體的方式寫成的;這個寫作方式非常聰明,因為第一人稱讓讀者們像是成為「一體國」的一份子,有一種「我們」對抗他人的歸屬感,同時也更能理解主角的思考方式,之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變化也更有情感的渲染力。

我想要談論這本書,但是我不想要分析這本書中的情節,我想要談論的也許是「群體」與「自我」界線和掙扎,因為這正是每個人都在對抗的困境,這不只是政治與自由的議題,這攸關著自我的信仰及靈魂。

為什麼在書本的前半段D-503總是用「我們」來寫作?我覺得這不只是因為他愛這個國家,不只因為政治宣傳已經將他的意識形態徹底定型,更多的是因為他相信自己「隸屬」這個群體。不可避免地人是群居的動物,一個人是人類潛意識中一直在避免的事,成為群體的一部份不只能帶給人安全感,也能指引個人價值觀與行為,帶來一種類似於幸福的感受... 但是當「群體」超越了「個人」時呢?

有時從眾能帶給人們快樂,但是有時從眾也會讓人忘卻自己是誰。在書本的中段,這是D-503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他的感官在帶領他探索一個不同的世界,他所生活的世界也許充滿了秩序與理性,但是他心靈的感受卻得以讓他從冰冷的世界中重新感受到混亂和迷惘,愛情也許不停在折磨他,但是這也讓他重新思考「自我」到底是什麼,更讓他可望為了愛的甜蜜而背棄他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律法,他開始思考「幸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當人們生活有了保障,無須擔憂任何事情時,還是不幸福?

我非常喜歡書中的札記二十,D-503在「我們」與「我」的選擇間掙扎,他談到:『設想這個「我」在國家的管轄下能夠擁有一些權利,這不就和設想一克能夠平衡一噸是一樣異想天開嗎?所以有了分別:權利歸於噸,責任歸於克。而從「不存在」到「偉大」的自然道路就是要遺忘你是一克,感覺自己是一噸的百萬分之一。』這是他於理性中不停提醒自己身處「我們」的重要性;但是身為「我」的自由和感性的部分,他寫下:『...我們眼前出現的是零度峭壁那未知的一邊,被一體國的極光所照亮的一邊--那是淡藍色的陸塊,散發出火花、彩虹,向是有上百個太陽,上億的彩虹...... 要是我們距離另一邊,峭壁黑暗的那一邊只有一把刀的寬度呢?刀子是人類最強固、最不朽、最燦爛的發明。刀子曾用在斷頭台上,刀子是斬斷所有死結最普遍的工具;而在刀鋒上則是似是而非的議論鋪成的道路--唯有無畏無懼的心才能夠踏上的道路。』丟失代表自我的感性也許能讓D-503回到光明的陸地,但這個的抉擇也會代表他的軟弱,代表他放棄了如同靈魂般的愛情。

在書的後半段,他開始質疑「我們」究竟是什麼?他隸屬於一體國的秩序,還是綠牆外的反抗者?在自稱「我們」之前,首先你必須相信自己所屬的群體,你必須相信自己的價值與存在,「我們」無法定義「我」,而是「我」必須抉擇「我們」是誰。

D-503為了自我的靈魂,選擇了幫助愛人的反抗,他也相信了自己屬於反抗者那一方,他竭盡全力引領著船艦墜落,這是他最感性的一次奮力抵抗,不再是為了一體國而做,而是他自己想做什麼。這也許也是自由戰勝了政治的光輝?但我想著,還是把這一段的美好留給D-503的純粹吧。

來到書的結尾,他的反抗失敗了,但是他並不是受到懲罰,而是他有權利自己尋找出答案,他所相信的愛情究竟是他的靈魂歸屬,或是一個會摧毀他珍貴的感性的騙局,又回到了他所相信的是何者的局面,只是這次理性獲勝了而已。他選擇了改造,陌生的看著他深愛的人死去,曾經的感性已經激不起他的波瀾,他找到了「我們」的所在。


我不會說這本書是為了任何目的而寫,也許這本書讓我看見了政治的可怕,看見了群體的幸福不代表個人的幸福,但沒有任何一個主義、一種思想能輕易定義這本書,我更喜愛這本書寫出了一個人心中的掙扎與選擇,不論過去、現在或是未來,人類永遠會在「群體」利益與「個人」自由中不停衝突、辯論,這是一個永恆的議題,代表了所有人、所有社會。

就連我自己也常常落入這樣的窠臼之中,我常常在寫文章的時候不自覺提到「我們......」「我想我們......」,要我不寫「我們」這兩個字非常困難,當我在寫我們的時候,我總是潛意識地認為:「我隸屬這個社會,因此我說的我們就是只跟我身處相同社會的其他人。」,當我認同某些價值觀,在提到跟我共享相同想法的人時,我也說:「我們覺得......」,這可以代入生活中任何事務,其實認真想想,我們這一個代名詞,有時真的不代表什麼,在組成自我的部分有如此之多,在我的自我認同之中,我是哪個性別、我的信仰、我的國家都讓我同時隸屬於不同群體,在談論這些群體時,我都相信「我們」共有某些認同感、某些價值觀,但是真正的自我比任何群體都要複雜太多了,滿足了一個群體的利益並不會讓一個人幸福,因為一個群體可能只是一個人自我的其中一個碎片而已,也許就是如此,D-503為理性的完整而感到幸福,但缺少了自我其他部分的滿足,一個人無法真正感到幸福和自由...... 所以,這不只是政治與自由的纏鬥,這也是個體的搏鬥吧!


不過我要提一點比較有趣的是,據說薩米爾欽寫這本書的涵義還有對於工業社會的隱憂及害怕,其實我覺得書中就有很多這樣場景的描寫,D-503是「踐古貴今」,他稱揚以鋼鐵、數字搭建的一體國,貶低古人的磚房和哲學思想,但是薩米爾欽將那個純粹由鋼鐵與數字搭建起來的國度描寫得很駭人,這完全不是一個人類會想要生活的世界,好像走向了科技的極端一般。但是誰說的準未來人類不會生活於這樣的世界中呢?在現代尊崇科學、理性的氛圍中,說不定這樣的未來不會再令人感到害怕也不一定?不過我自己還是覺得蠻可怕的,有趣的是,在書中D-503也問,為什麼這世界已發展至此,我們還是不幸福?作者薩米爾欽也許提出了他自己的質問。

不知不覺又寫太多了!最後我還是想說,很多人都說這本書跟<<1984>>很像,不過<<我們>>比較早出版,雖然喬治歐威爾也說<<我們>>帶給他的影響很大,這兩本書基本上還是有很多相異之處的!不需要哪一本比較優秀或者影響更深遠的爭辯,我自己兩本都很喜愛,但是<<1984>>我覺得好駭人,沒有任何光明或希望,<<1984>>中男女主角的愛情就像是那種,你知道最後絕對會發生什麼慘烈悲劇的、泡泡般易破裂的愛;<<我們>>我自己認為浪漫多一些,D-503對I-330的愛很堅定強烈,他根本不畏懼死亡與背叛祖國,這個悲劇的結尾是因為他認為他只是受到利用而已。好啦,不說太多了!兩本書都看吧!兩本書都值得收藏!

 

 

 

arrow
arrow

    Greenjir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